德阳市级科研课题
《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一方面: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心理,这就是说学习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消极现象,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动力削弱、学习热情减退、干扰学习中的认知加工、极大地降低学习效率,而且有碍心理健康,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业成就,阻碍小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
第二方面:针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教学中应以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例如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科学课标中也明确提出: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
从以上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看出,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个经典论述对我们深刻理解小学生学习的本质具有指导意义。一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12年间在课堂上课的时间大约有13000节之课时之多。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初期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每一节课是一个教学单位的时间。在每一节课里,学生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这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方面:我校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他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教育孩子也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学生主观上被动学习、无学习动力、学习持续性差、学习的效能感低。
探究目前农村小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无疑会对其这种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干预和治疗作用,从而推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存在”,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品德、体力得到全面发展。为了了解现阶段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研究。
从调查表中我们发现:
(一)学生方面:
1.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内驱力。
许多学生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认为学习好了不一定将来就有成就,只要能挣钱就是有出息。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认为活着就很不错了,健康最重要。根本不会去认真思考如何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更谈不上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做贡献了。
2.学习习惯差
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成绩直接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学习习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固定了的学习行为方式如时间支配的习惯、用脑习惯等等;智力操作习惯即所形成的智力技能。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拖拉,不善于动脑筋思考和总结,做事马虎,丢三落四,而这一部分习惯差的学生往往成绩也不理想。
(二)教师方面:
1.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不以学生为主。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我们有的老师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堂课,老师就是一个表演者,学生全程无参与互动,即便是提了问题,也只是极少数学生参与互动。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主体地位,完全成了一名听众,对学习也就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了。
2.部分教师教育方法欠佳,缺乏教育艺术。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爱心、责任心和耐心。有时遇到问题就只是训斥了事,很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说服教育,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渐渐的,学生就成了只是听课、做作业的工具,失去了本该有的天性。
3.部分教师工作态度敷衍,消极怠工。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而部分教师在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下,消极怠工,对待教学任务应付了事,上课四十分钟就只是把时间占满,不讲求质量,学生学好学坏都不管。
(三)家庭方面:家庭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
1.家长对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
我校地处农村,而农村和谐有效的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大都是“放羊式”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父母或爷爷、奶奶没有给予适度的正面引导,更多的是放任孩子自由发展。
2.生活中家长缺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农村学生家长人生观、价值观消极,大多数家长不愿意努力拼搏,懒懒散散对待工作,天天只是吃饱三顿饭,打打小麻将,安于现状。家长这种消极心态,对子女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也非常大。
地震后重组家庭、单亲家庭,以及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留守儿童的与日俱增,使父母与子女情感缺失,孩子在家中缺乏归宿感,在班级中受到孤立,情感孤寂、内心苦闷,导致了学习上降低要求,缺乏上进心,最终也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3.家长缺乏正确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方法。
一些家长只在意孩子在班级的名次,排名靠前,自然皆大欢喜;排名落后,个别家长便十分恼火。不会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更不会考虑正确激励孩子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产生了埋怨、甚至打骂孩子的错误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为了了解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确定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丽水学院生态学院李茂平与丽水学院教育学院陈瑜合著的《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苏州大学的陈小娜撰写的《小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的赵岚转撰写的《天津市小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倦怠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夏庆与杨绍清合著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
广州市番禹区沙湾镇象达中学伍妙冰撰写的《如何应对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发现这些文章以及实践研究主要从某一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倦怠进行了阐述和论证。我们的课题研究不仅要分析形成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还要从教师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应对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倦怠: 疲乏懈怠,厌倦懈怠;疲劳困倦。本课题中的倦怠是指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对学习活动没有兴趣。
学习倦怠:学习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来自于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概念。国外学者多引用Freuberger和Maslach的成果,借鉴其在“职业倦怠”中下的定义: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并且伴有以下行为表现:对所学课业和学校活动热忱消失,呈现一种消极状态,对同学、朋友态度冷漠和疏远。
因素:构成事物的要素。也指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和条件。本课题中的因素是指导致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包括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本课题“影响农村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是基于农村小学的客观条件下,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分析,诊断农村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在研究中,开展 “游戏进课堂”“参与式课堂教学”及丰富的实践活动,寻求有效教育对策,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信。通过家长培训会、亲子活动、学校开放日等活动,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政策法规的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认真分析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利用游戏进课堂,参与式教学等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
(二)现实生活与教育实践的依据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对于教师、家长、学校都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学生的倦怠的因素包含了教师,家长和学生本身,若教师和家长都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在教育教学上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乐于参与,积极学习,从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人们的的人士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的过程。实践既是认识的动力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因材施教,克服学习倦怠是必然的。
本课题的具体理论依据如下: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这一理论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4.尝试教学理论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2.寻求有效教育对策,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信。
3.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1.深入剖析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找到导致学习倦怠产生的症结的研究。
2.如何寻求有效教育对策,改变教师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信的研究。
3.如何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解当前教师备课准备互动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情况,良好习惯养成情况。
2.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实践研究,构建完善师生互动的理论及教育模式。
3.文献法:搜索鉴别整理文献,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4.归纳总结法:通过分析目前农村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归纳总结出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对策。
5.典型个案研究法。对情况特殊,学习倦怠心理明显的学生跟踪调查,做好记录,建立好成长档案。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开展课题研究时必须要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实践去研究。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调查研究数据为依据,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标准进行探究、总结、提炼,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必要性原则
为确保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课题组深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课改理念,进行了有关学生学习现状、家长辅导情况、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探索出相关的对策,改变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3.主体性原则
在本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从学生出发,找到学生学习倦怠的根本原因。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主旨,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措施
1.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倦怠心理产生的原因。
2.科学的表册分析出倦怠类型。
3.寻求有效教育对策,改变教师教育方式。
4. 家校合力,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二)确定课题实施范围及布点
《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实施的范围是什邡市马祖小学。具体布点是:2012级二班、2011级一班、2011级二班、2010级一班、2010级二班。
(三)主要研究阶段及解决的问题
准备阶段:(2011.11——2012.9)
(1)2011.11通过《农村小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分析学生学习现状
(2)2011.11成立了课题顾问小组,管理小组,课题研究小组。
(3)2011.11主研人员开展了关于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的调查,深入分析情况,撰写了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4)2011.11根据调查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撰写了开题报告。
(5)2012.12学校相关领导及课题住成员举行了开题报告会,再一次对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6)2013.1根据讨论进一步完善了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制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
(7)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对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的分析。
实施阶段:(2012.9——2015.7)
第一阶段:(2012.9——2013.1)
1.2012.9通过实践研究诊断出农村小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因素,撰写出相关调查报告。
2.把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组织教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3.寻求适合农村小学生个体均衡、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构建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学习、快乐学习、积极学习发展的模式。
(1)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与教研组的专题研究相结合开展了教学活动。
例如:
2012.12.11李顺利执教《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012.12.18姚蕾执教数学广角《田忌赛马》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与教研组的专题研究相结合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快乐作文活动
2012.12.5——2012.12.21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2012.12.21开展快乐作文活动。
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利用家长会伺机培训家长,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5.2012.12鼓励教师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撰写了相关经验论文。
第二阶段:2013.3——2013.6
1.2013.3个案分析。收集整理上学期个案学生的作业、试卷等。
2.2013.4继续完善构建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学习、快乐学习、积极学习发展的模式,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与教研组的专题研究相结合开展了教学活动。
例如:2013.4. 伍晓娟执教《晏子使楚》游戏进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
2013.4. 曾德燕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游戏进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
3.2013.5继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开展亲子活动等家校共育活动。并请家长撰写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4.2013.6鼓励教师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撰写了相关经验论文。
第三阶段:2013.9——2014.6
1.2013.9根据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情况,形成家校共育集。
2.2013.10课题组教师共同学习教学模式以及课堂评价的相关理论。
3.2013.11课题组教师共同讨论初步形成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的教学模式。
4.2013.12——2014.12将初步形成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的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如2013.12.18进行口算比赛
2014.4.17举行了数学知识竞赛
2014.举行了演讲比赛
与本科研专题相结合,全校开展了一系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的活动。如世界国旗知多少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以春节为主的民风民俗手抄报比赛,………
5.2015.3——2015.6反思、总结、提升撰写经验文章。
总结阶段:2015.9——2015.11
1. 2015.9开展师生调查问卷及对比测试
2.2015.10完善家校共育集
3.2015.11将教师游戏进课堂教案汇集成册
4.2015.12将教师经验论文汇集成册
5.2016.3按照课题论证、课题研究、课题管理、课题成果对课题组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
6.2016.4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资料、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7.2016.4对课题实验效果进行检测。
8.2016.5在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课题成果论证会。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 认识成果
1.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是受学生自身、教师和家庭三方面的影响。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差,会造成学生学习倦怠。
(2)学生的学习倦怠会受教师教学观念、教育方式和工作态度的影响。
(3)家长对学习的认识不足,正确教育的方式的缺乏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2.形式活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防止小学生的学习倦怠。
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地方,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模式对于孩子们学习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式活跃、参与性高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防止小学生的学习倦怠。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十分注重从学生现有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探究,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防止小学生的学习倦怠。
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如果一上课学生就能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学习兴趣越浓。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5. 多元评价可以有效防止小学生的学习倦怠。
多元评价是指不单纯采用传统单一的考试,而是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在学生学习、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进行评价。我校采用的多元评价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实施多元评价对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交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6.有效的“家校合力”可以防止小学生的学习倦怠。
家校合力,就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共同培育学生。通过建立各种平台、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让家长从根本上认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重视学生的学习,提高家庭教育意识,改变教育方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操作成果
1.构建了形式活跃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游戏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①在语文和数学课堂中,导入环节充分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快的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学《方程的意义》时,老师利用猜年龄的游戏,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其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②在数学的新授课之后的练习环节中充分利用游戏巩固新知识。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后,我们会给孩子出一些“夺红旗”的练习题,让孩子心情愉悦的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新知识。
③在语文的习作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激发习作兴趣,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④形成了“游戏进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集。
(教案集图片)
(2)开展了“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总结出各学科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
①语文学科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
a精读课文参与式教学模式:
初学课文发现问题→ 小组交流提出问题→班级交流深化主题→教师重点提问讲解→交流小结
b略读课文参与式教学模式:
自读课文→ 个人研究→发现问题→小组交流→小结→深化主题
c习作课参与式教学模式:
确定主题→ 小组交流→提出问题→合作研究→解决问题→完成习作
②数学学科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在教法上,通常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画图、座谈等活动方式进行教学。
a新授课参与式教学模式:
确立问题→ 个人研究→发现问题→合作研究→解惑→深层问题→回归生活
b练习课参与式教学模式:
导入练习→探究练习→巩固拓展→ 反馈交流
c综合实践课参与式教学模式:
自学→研讨→答案→考核 →小结→调控
(3)提炼出了“游戏进课堂”和“参与式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① “游戏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a联系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游戏。
b游戏时间要灵活控制,时间不能过长。
c游戏过程中要做好组织教学。
② “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a上课后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安静,集中精力准备上课;
b自主学习时,独立、认真阅读、思考,记下需交流、讨论的问题;
c小组交流、班级交流时积极、主动参与;
d同学发言、教师讲解时,认真倾听、思考、分析,不能中途打断,有不同观点需要表达、交流时,让别人发言结束后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别人。
e不能只注重热闹的气氛,而忽略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f应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能让课堂成了好学生的展示台,而成了后进生的观景台。
2. 探索出了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1)认真开展课内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改变教育方式。
①各学科充分认识课内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交流、总结课内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
(2)切实开展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①开展参观环保工厂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②高年级同学开展“包饺子”“煮火锅”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懂得了感恩。
③低年级同学开展了“找春天”活动,培养了认真观察、留心生活的能力,懂得了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④低年级同学开展了“寻找身边的错别字”活动,培养了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提高了识字、辨字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
(3)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口语交际、习作密切联系,丰富了习作素材,培养学生在习作中写出真情实感,改变习作中的倦怠现象。
(4)数学教研组探索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策略一:丰富竞赛内容
①各年级认真开展口算比赛,提高了学生口算能力。
②中高段举行了数学知识竞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中高段开展了计算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策略二:总结出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应遵循的原则:
①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形式提高学生口算兴趣。
②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③培养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④培养学生打草稿和检查验算的习惯。
⑤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在板演和批改作业中一定要规范整洁。
3.探索出了消除学习倦怠的四大策略。
策略一: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①在课堂中随时注意倾听老师的教学和同学的发言。
②利用口语交际课,训练倾听习惯。
(2)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①利用早读课,有意识地学会朗读。
②定时到学校图书室,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③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提高读书能力。
④读“红书”比赛,增强自己的爱国意识。
(3)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规范写字的习惯。
①利用写字课,规范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
②通过写字比赛,规范了自己的书写。
③利用班级展示台,对书写工整的作品进行展示。
(4)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①每天回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并交给家长检查签字。
②对家庭作业完成好的,以操行分加分评定。
(5)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①高年级语文利用预习本,对字词句、课文分段及主要内容进行预习。
②低年级语文在老师指导下勾画出字词,并读通课文。
③数学学科的预习,主要以背概念、看例题、试做课后练习为主。
策略二:指导学生学习兴趣的自我培养
(1)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
(2)积极参与课堂中的游戏活动。
(3)积极参加各类读书活动。
(4)认真完成少先队组织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5)控制好上网时间,利用好网络,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策略三:采用多元评价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指导学生学会互评与自我评价。
①学会在课堂中用正确的语言和行动评价他人,并学习别人的优点。
②学会在生活中敢于为别人鼓掌,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
③参与各项作业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
④学会小结,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主动性和自信心。
(2)丰富了教师的评价方式。
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a结合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实行“智慧分”评比。
(班级智慧分评比图片)
b结合学生纪律、劳动等方面的表现,实行“操行分”评比。
②赏识性评价。
总结出课堂中常用赏识性语言:
“太棒啦!”
“你真的非常了不起!”
“你今天的表现很不错!”
“你的做法很有创意。”
“其实你很聪明。”
“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
“你的方法很有新意,说明你动了番脑筋。”
“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完整,声音也很响亮。”
“大家都喜欢你的回答,你的见解真独特。”
“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小天才!”
“老师向你学习!”
“你的宝典真多!”
“你们真是一群智多星!”
“你们配合真默契!”
③期待式评价。期待式的话语:
“再努力些,你会成功的!”
“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我想某某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 老师相信你这只是暂时的落后,总有一天你会追上大家。”
“老师期待你的进步!”
“ 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他同学就听得更清楚了。”
④肢体语言评价。
a运用手指语言:用手抚摸、翘拇指、手势打勾。
b艺术运用眼神。
c微笑和夸张的体式:轻轻拥抱、对拍手掌。
⑤展示性评价。
a课堂中争红旗、小红花等方式展示。
b学习园地展示,如汉字书写、作业展示、习作作品。
c作品专区展示,如美术作品走廊、书法作品、手抄报等展示。
d每周五利用班队活动对学生学习劳动、纪律作总结性评价。
(低年级学习成果展示墙图片)
(3)家长评价
策略四:家校合力,提高教育实效性。
(1)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搭建了家长与家长、老师与家长互相交流的平台。
(班级qq群截图图片)
(2)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学生所在家庭的具体情况。
(家访图片)
(3)通过家长培训会,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并为搞好家庭教育建议献策。
(家长培训图片)
(4)开展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到校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
(开放日图片)
(5)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亲子活动图片)
九、课题研究的效果
通过近四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诊断出了农村小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因素,寻求到了有效的教育对策,促进了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自信,基本上解决了我镇大部分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转变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实效性,达到了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习惯有了较大转变。
马祖小学开展《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实施情况
学生问卷调查对比
调查方面 | 调查内容 | 选项 | 课题开展前 | 课题开展后 |
学习态度 | 学习重要性 | 重要 | 27% | 52% |
比较重要 | 50% | 38% | ||
不重要 | 23% | 10% | ||
回答问题 | 马上回答 | 6% | 24% | |
想一会儿再回答 | 28% | 30% | ||
等别人回答 | 30% | 28% | ||
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答 | 36% | 18% | ||
课堂状态 | 发呆或开小差 | 15% | 5% | |
以听老师讲为主 | 50% | 35% | ||
常处于思考状态中 | 30% | 25% | ||
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 5% | 35% | ||
考试状态 | 心情紧张 | 12% | 22% | |
有点紧张 | 20% | 35% | ||
无所谓 | 50% | 18% | ||
有信心,不紧张 | 18% | 25% | ||
学习习惯 | 作业情况 | 认真完成 | 41% | 73% |
完成一些 | 26% | 11% | ||
不完成 | 12% | 5% | ||
边做边玩 | 21% | 11% | ||
预习情况 | 能 | 35% | 58% | |
有时 | 24% | 26% | ||
不能 | 41% | 16% | ||
学习兴趣 | 到校心情 | 愉快 | 30% | 54% |
一般 | 35% | 31% | ||
有时烦 | 14% | 9% | ||
不愉快 | 21% | 6% | ||
学习态度 | 非常喜欢 | 5% | 19% | |
喜欢 | 44% | 58% | ||
不喜欢 | 28% | 6% | ||
有时候喜欢 | 23% | 17% | ||
在校最快乐的事 | 学习 | 13% | 29% | |
参加各种活动 | 35% | 26% | ||
参加各种竞赛 | 12% | 7% | ||
看书 | 40% | 38% |
分析上表,我们发现通过该课题研究,学生在以下几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1、学生作业习惯普遍有了很大的转变。
以前学生的语文、数学作业中有字迹不端正,随意涂改,不整洁,正确率不高的现象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不多。课题开展后,大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有明显的好转,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2、预习、复习习惯基本“定型”。
第一次调查问卷显示,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学生占27%,“有时预习、复习”的学生占52%,“老师布置就会预习和复习”的学生占21%。通过我们与老师、学生的交谈,了解到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学生能自觉对学科内容进行预习、复习的习惯尚未形成。课题开展后,预习、复习习惯基本“定型”。
3、养成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题开展后通过听课观察:例如语文课,教师要求读完课文后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已的意见,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学生人数大增。
(学生上课、活动图片)
(二)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有较大转变。
马祖小学开展《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实施情况
教师问卷调查对比
序号 | 调查内容 | 选项 | 研究前 | 研究后 |
1 | 教龄 | 5年以下 | 6% | 8% |
5-15年 | 32% | 31% | ||
15年以上 | 62% | 61% | ||
2 | 家校联系 | 经常 | 44% | 59% |
偶尔 | 27% | 8% | ||
出现问题时 | 29% | 33% | ||
3 | 反思情况 | 会 | 61% | 73% |
不会 | 9% | 0% | ||
不确定 | 30% | 27% | ||
4 | 因材施教 | 经常 | 55% | 75% |
偶尔 | 17% | 7% | ||
出现问题时 | 28% | 18% | ||
5 | 现代教育技术 | 经常用 | 66% | 72% |
偶尔有 | 29% | 26% | ||
从不用 | 5% | 2% | ||
6 | 综合实践活动 | 经常 | 22% | 52% |
偶尔 | 45% | 33% | ||
从不 | 33% | 15% | ||
7 | 兴趣教学 | 完全符合 | 22% | 28% |
基本符合 | 61% | 64% | ||
不确定 | 17% | 8% | ||
8 | 教学机智 | 完全符合 | 19% | 19% |
基本符合 | 66% | 72% | ||
不确定 | 15% | 9% | ||
9 | 体现主体地位 | 完全符合 | 9% | 31% |
基本符合 | 68% | 58% | ||
不确定 | 23% | 11% | ||
10 | 评价方式 | 灵活多样 | 37% | 63% |
单一 | 63% | 37% |
分析上表,我们发现通过该课题研究,教师在以下几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1)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积极性在研究中逐步较高,平时能很好的了解学生,也很愿意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
(2)通过本次教学研究,教师基本会用自己不断积累的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少部分教师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倦怠情绪比较严重,存在无所谓的状况。
(3)通过本次教学研究,大部分教师都能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差别教学,并且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对于个别差生,部分教师因为失去信心而存在消极现象。
(4)教师结合所任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多,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改善学生学习倦怠情绪的认识越来越清楚,这很好的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安全方面的因素,还是有教师不愿意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的较大因素。
(5)教师对于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认识越来清楚,并且能逐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6)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趋向多元化,教师在研究中感受到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对于改善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2.教师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有数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中发表,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形成了《教师论文集》。
周华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培养策略》荣获德阳市一等奖(2013年);
姚蕾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应对小学生的学习倦怠》获德阳市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2013年);
曾清玉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德阳市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2013年);
李顺利老师撰写的论文《让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快乐作文》荣获德阳市二等奖(2013年);
伍军老师撰写的论文《关于语文情景教学的一些感想》荣获德阳市二等奖(2014年);
曹本蓉老师撰写的论文《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荣获德阳市三等奖(2014年);
李顺利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发表于《少年智力开发报》教师版第41期1版(2014年);
李顺利老师撰写的论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荣获德阳市三等奖(2014年);
伍军老师撰写的论文《农村小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分析》发表于《学习周报》
2015-2016学年总第492期;
曾德艳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发表于《学习周报》2015-2016学年总第493期;
廖琴老师撰写的论文《兴趣——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发表于《学习周报》
2015-2016学年总第493期;
曾清玉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表于《今日什邡》2015年第87期总第2016期;
李顺利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发表于《今日什邡》2015年第87期总第2016期。
(教师论文集图片)
3.教师教学教研活动日益丰富,教研能力不断加强。
(1)全面开展“游戏进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真撰写了“游戏进课堂”教学设计。
开展以“游戏进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于 2015年11月20日与广汉高坪小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我校杨梅老师执教《诗经 采薇》、姚蕾老师执教《合理安排时间》得到与会老师好评。
(校际交流活动图片)
(2)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研组开展以“参与式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于2014年10月29日与湔氐隆兴小学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我校杨梅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得到与会老师好评。
(校际交流活动图片)
(3)数学教研组开展以“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细化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举行了口算比赛、数学知识竞赛、计算比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数学竞赛活动图片)
(三)家长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改变。
马祖小学开展《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实施情况
家长问卷调查对比表
调查方面 | 调查内容 | 选项 | 课题开展前 | 课题开展后 |
孩子监管
| 关系 | 父母 | 77.4% | 90.3% |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 21.23% | 8.33% | ||
其他 | 1.37% | 1.37% | ||
监管负责人 | 父母 | 75.57% | 89.75% | |
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 23.29% | 7.72% | ||
其他 | 6.2% | 3.32% | ||
家长教育观念 | 读书目的 | 没知识不能生存 | 88.13% | 97.12% |
读书赚大钱 | 7.3% | 1.68% | ||
家里没人管,由学校看管 | 2.5% | 1.2% | ||
监督形式 | 认真检查并签字 | 45.4% | 82.23% | |
大致浏览 | 24.4% | 9.29% | ||
口头询问 | 25.1% | 6.17% | ||
对孩子的关注度
| 表扬时机 | 取得好成绩时 | 32% | 15% |
平时点滴进步时 | 55.5% | 57.9% | ||
失败需要鼓励时 | 28.1% | 26.1% | ||
几乎不表扬 | 3% | 1% | ||
主动沟通 | 经常主动 | 21.7% | 50.2% | |
老师反映情况后 | 40.6% | 19.6% | ||
很忙,没时间 | 13.5% | 9.5% | ||
| 23% | 17% | ||
学习问题 | 智商方面 | 7.3% | 3.2% | |
学习习惯方面 | 74% | 47.15% | ||
家庭教育方面 | 27.6% | 42.35% | ||
社会环境方面 | 5% | 7.3% |
分析上表,我们发现通过该课题研究,家长在以下几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1、家长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加大。
2、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增强了,许多家长能主动来学校与老师共商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改过去老师反映情况后才到学校的现象。
3、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提高了
课题开展后通过开家长会了解到,现在很多家长平时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例如语文课老师讲能理解没有,已进行了几次综合测试;数学哪些题不会做,最难的是什么问题等。当孩子有了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极大的增强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亲子活动图片)
(家长会图片)
(4)学校方面
十、参阅资料: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茅育青:《学习的倦怠之原因与对策研究》2007, 30(3):752-754
梁 威:《扬起自信的风帆,体验成功的快乐》
郭黎彦:《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8月1日)
劳凯声:《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2版 (2007年8月1日)
《教育科学论坛》、《灾后教育中的“家”策略》《以父母之心善待灾后学生》